中国五矿-b体育登录入口app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帮扶案例

中国五矿援滇干部罗军:赤子丹心永不渝 甘做帮扶攻坚兵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23-04-12

云南省彝良县毗邻川黔,横亘在万山竞秀的茫茫乌蒙群山深处,这里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中国五矿从2002年起定点帮扶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2017年9月,罗军同志作为中国五矿派驻彝良县的第十三任扶贫挂职干部来到彝良县。在三年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岁月中,他踏遍了县里的山山水水,历经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凭借央企挂职帮扶干部的一腔热忱,为彝良县于2020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先后被授予中国五矿“优秀扶贫干部”“脱贫攻坚优秀挂职干部”和“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彝良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驻村帮扶结深情

2018年底,彝良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倒计时。县委县政府安排罗军在完成分管的工业科技商务招商工作之余,驻村帮扶两河镇田黄村,坚决做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田黄村是彝良县唯一不通硬化路的村,距县城约2.5小时车程,几乎全是崎岖狭窄山路。4800多人,贫困发生率近50%。该村党支部被评为组织涣散党支部,挂黄牌警告,脱贫攻坚压力很大……”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罗军连夜做“功课”,同时也做好了攻坚准备。

“村三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二十多人,分三拨相隔较远或站或坐,这样的场面令我诧异,安排工作时感觉到了一股火药味……”“许多村民反映问题,最尖锐的是干部作风……”罗军在扶贫日记里记录下了第一天驻村开会的场景和走访调研的情况,下决心要从干部作风入手,啃下硬骨头。经与乡镇党委讨论研究后,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紧接着便是多方争取、调配资源。

“扶贫干部,必须要落实‘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的五同和遍访要求。”村支书回忆这是罗军向支部班子强调的“硬杠杠”。再次复盘,罗军认为是“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做法一举扭转了田黄村的困局。

农危改,是当时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而在临近全县完成农危改工作时限之际,小溪村附近还存在一户住房不达标且执意不肯修缮加固的贫困户刘姓父子,而先后登门做工作的五位县领导均被拒绝。罗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实地查看动员。

盛夏,罗军一行人走在宽不足20厘米荒草丛生的山路上,旁边是极其陡峭的山崖,风呼啸着贴身而过,一旦失足不堪想象。“当心!竹叶青!”惊闻随行人员声音,定睛往脚下一看,一条毒蛇出现在距罗军不足半米的位置,尔后随风隐匿。经过近一小时的艰难跋涉后,罗军与该父子进行了详细交流,了解症结所在;而后又经多次研究协调,最终圆满解决。罗军以持之以恒的不懈定力、不厌其烦的耐心引导,最终感动了该户父子,实现了对房屋实施的修缮加固。至此,该村最后一个贫困户脱贫出列。

“这些日子,我深刻体会到干工作必须深入群众,换位思考,以真情换真心……有意思的是,陡峭险峻的山路竟治愈了我的恐高症。”罗军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心得。

在驻村帮扶的日子里,他坚持以真情换真心、以真心暖人心、以实干促业绩,帮助当地老百姓走上希望之路。

马草坡一户深度贫困户,9口人,仅1个劳动力,5个女儿成绩优秀,但因家庭困难也面临辍学。对此,罗军一方面实施精准帮扶,一方面为其牵线搭桥,通过“党建结对共建”,他所在企业的一名党员主动援助该家庭的二女儿完成学业。田黄村小学课桌椅年久破旧,罗军主动联系中国五矿双挂钩帮扶单位,捐赠采购了一百多套新课桌椅,还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给该校每位学生捐赠了中国五矿爱心包裹。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是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一年。罗军把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到了驻村工作中,没有一天休息,大半年没回一次家。

“田黄村通过了国家、云南的第三次重大检查抽查,脱贫出列!”好消息传来的时候,向来坚韧的他泪目了。田黄村脱贫任务完成的背后,有他参与的无数个蚊虫叮咬的夏夜院坝研判会、无数串泥泞湿滑小道上行进的足迹、无数个冬日雪雾中穿行的身影……

水润万家践初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中国五矿,为我们解决了多少年想解决的问题!”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改变了荞山镇老百姓的生活,润泽着他们对幸福的渴望。而彼时,这是困扰他们千百年的大难题。在缺水季节,人畜用水都要靠上山找水或下山运水买水。

解决水的问题是脱贫攻坚中一项艰巨任务。“2018年我到荞山镇考察时,一听说中国五矿要帮扶修建引水工程,老百姓一下子把我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这里是如何缺水……抬头看着连天遮日的群山,我意识到要连通饮水确实难。”罗军说,老百姓的渴望激发了他战胜困难的斗志。

其实,荞山镇和县政府为了解决水的问题,早就制定了引水工程方案,需2000多万元的巨大投资,县财政无法完全支撑。但此问题能否解决,事关彝良县脱贫攻坚任务成败。

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罗军全力以赴推进这项艰巨任务。在多次到荞山镇考察了解情况后,罗军完善并确定了引水工程基本方案,并向中国五矿汇报情况,争取得到最大援助。经多方研究协调,中国五矿950万元的援助资金很快到位,罗军干劲十足地投入到项目建设统筹工作中。

“为确保项目按质按期完成,罗副县长顶烈日、冒风雨,经常到工地督查检查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人员对罗军的担当与尽责记忆尤深。

工程建设需要征地涉及近十户人家,根据以往经验,征迁是最头痛的事。“可没想到老百姓听说是建引水工程,都主动到村委会,仅用半天就完成了所有征地手续。有的甚至还没了解赔偿标准,说只要早点建好有水喝,赔偿多点少点没关系。”罗军动情地诉说着当时的情景,激动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引水隧洞工程是项目的重点,为保证工程质量,罗军从项目设计、预算到批复,从工程招标到开工建设,从配套设施、电力保障到进出洞口动工,从隧洞工程进度到质量安全,从取水口到引水管线、蓄水池建设,从资金拨付到程序规范,事无巨细、倾心竭力。“那段时间,罗副县长看上去都瘦了一圈”,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经过一年多建设,该工程投入使用,助力荞山镇如期脱贫出列。罗军的日记里有着这样一段话:“贫困户老潘非常热情地邀我到家坐坐。看到门口的水龙头哗啦啦流出自来水,老潘喜不自禁的笑容在黑黝黝的脸庞绽放……那笑容的源头,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吧!”

发展产业共致富

罗军挂联的两河镇有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科委,如今已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天麻大王”,旗下的浩益天麻种植场带领三十余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天麻实现了集体脱贫。

“在前一任挂职干部帮扶下,我通过科学技术提升了天麻种植成功率,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又面临销售困难。”张科委回忆着彼时的迷茫与转机。“罗副县长亲自制作宣传手册,带我到他所在的公司现场销售新鲜天麻,还在食堂设立了消费帮扶专柜。”

彝良县被誉为天麻之乡,但两河镇却一直没用好这一优势打出一副“好牌”。企业管理地经验让罗军认识到,要想实现产业稳定发展,第一需要品牌,第二需要适应当下互联网 时代。

他帮助张科委注册了商标,在农展会上以“用心麻,良心麻”的经营理念让“科委天麻”名声大振,树立起“绿色、安全、生态”品牌形象。随后,他又带着张科委跑贵州、去昆明,学习电商运营。当年,张科委的鲜天麻销售超过了3万斤,同比增长近十倍。

“罗副县长说,做产业还需要往后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在实现了鲜天麻稳定销售后,他又带着我考察加工设备、学习加工技术。在他地大力帮助下,我成为了众生药业等中药饮片的长期供应商。”张科委回想起罗军带着他一路摸爬滚打取得的成绩,眼眶中竟有些湿润。

“仅仅一户脱贫还不行,要通过产业发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罗军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在罗军帮助下,张科委形成了以“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天麻产业发展模式,吸收3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商业化、科学化种植,每年以市场价收购农户种植的天麻“代销”达数十万斤。“两年来,罗副县长不仅带领村民建起了合作社,还着力打造电商淘宝示范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支书如是说。

有了天麻产业发展的经验后,罗军进行着更大的“盘算”。

一次,在两河镇大竹村调研路上,遇见两位老人背着两大篓刚采摘的鲜竹笋,手拄拐杖蹒跚前行。他与老人攀谈时,了解到这里的竹笋质量非常好,产量也很大,但要靠外地人收。得知罗军是来扶贫的,老人满怀期望地问:“能不能在这儿建一个加工厂?”罗军一时无法回答,但老人的愿望他记下了。

经罗军多方协调,一年多后,中钨高新援建的竹笋加工厂在大竹村竣工投产。

有了加工厂,没有懂经营善经营的企业也不行。一天,罗军偶遇一位来彝良县了解竹笋加工事宜的客商,后得知该客商是四川从事竹笋加工的一家大企业。随后几天,罗军陪同客商到各乡镇走访,到扶贫车间考察,介绍招商引资政策,设身处地为客商分析问题,承诺帮其解决困难。客商被罗军的真诚所打动,毅然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在扶贫车间开办竹笋加工厂,还接受委托租赁经营大竹村竹笋加工厂。终于圆了两位老人的心愿。

为壮大造血功能,罗军上北京下广东,去上海回四川,考察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新希望、云百草、巴食川珍、云品家等近十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彝良县投资建厂,利用当地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加工业。他还积极协调,争取到中国五矿投资扶贫资金200万元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消费扶贫是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最直接的方法,同时还能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罗军说。三年多来,他积极联系中国五矿双挂钩帮扶相关企业,让当地苹果、花椒、食用菌等土特产走出了乌蒙大山,极大推动了消费扶贫。

“罗副县长还在云南省商务厅组织的县长直播带货活动中,为我们推销过土鸡和深加工产品呢。”县里创业的小年轻觉得罗军会“跟风”、很时尚。

“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企业,要把帮扶作为政治责任,不能有丝毫含糊。”三年来多,罗军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将热血年华奉献给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将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彝良这片土地上。罗军说,与彝良县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共同进步的经历,是他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一直鼓舞激励着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履职尽责、建功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网站地图